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去納粹化:德國二戰後的人事替換與自我批判

胡昌智(德國魯爾大學歷史系博士,前國科會駐德國及英國代表處科學組組長)


小編導言:在臺灣,當我們談論到「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的時候常常會舉二戰後的德國當作例子,探討德國人是如何有系統地批判納粹成員所犯下的罪行。在胡昌智老師這篇簡短明瞭的文章中,首先介紹德國人是如何在戰後六十幾年的時間裡,時時刻刻努力擺脫納粹的陰影。其次,為讀者爬梳在二戰方休之際,盟軍與紅軍的勢力如何在德國建立起一套「由外而內」的人事替換的機制,仔細檢視過去曾經在納粹政權中的既得利益者,並加以審判、清算。最後,雖然在冷戰局勢形成後,「由外而內」的「去納粹化」暫時中止,但隨著68年所帶起的學運風潮,開啟了接下去將近十年德國「由內而外」去納粹化風潮。直到年輕世代大學生紛紛回頭,嚴厲質問上個世代:「在納粹時期,你們究竟在幹嘛?」才真正將轉型正義的觀念深植到每一位德國公民的意識之中。這樣寶貴的經驗,相當值得臺灣這個轉型正義尚未落實的國家取經,並努力思考我們年輕的公民社會可以在臺灣轉型正義的道路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Savonarola專區作品及歷史背景介紹

一、緣起與著作介紹

這三份同學創意的作品來自於臺大歷史系102學年度上學期「世界史三」課程的期中呈現。「世界史三」由歷史系花亦芬教授所開設,每週三個小時的時間,前兩個小時由老師演講,後一個小時則是進行助教分組討論課。課程內容主要是講述西元1300-1789年世界史。而前半學期設計讓同學閱讀Lauro Martines, Fire in the City - Savonarola and the Struggle for Renaissance Florence(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一書,希望破除同學對「文藝復興」過度美化的想像,透過具有爭議的修士薩佛那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 1452-1498)的生平來理解「義大利文藝復興」多樣複雜的面向。因為課程安排的關係,同學所閱讀的範圍是從第一章到第十章。期中呈現規定同學必須以活潑的方式(例如:報紙、圖文集、影片、臉書),將這半個學期以來所讀到的內容呈現出來,一方面了解同學對於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訓練同學創意呈現歷史知識的能力。以這次呈現的三份作業來說,第一組同學以影片的方式,模仿臺灣當前最紅的談話性節目,並藉著政治評論的形式,向觀眾傳達十五世紀佛羅倫斯所發生的事。第二、三組同學則不約而同地利用報紙的方式,「報導」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並且神遊進歷史的場域裡,以現代人的口吻娓娓道出薩佛那羅拉在佛羅倫斯所做的種種事蹟。



影片〈關鍵佛羅倫斯〉

影片介紹:

這部短片模仿電視政論節目的形式,演員們在節目中以1494年法國國王查理八世Charles VIII, 1470-1498)南下攻打那不勒斯王國kingdom of Naples)而途經佛羅倫斯為背景,透過討論的方式帶領觀眾回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並揣摩時人面對法國龐大軍隊入城時的恐懼以及驚慌失措。同時,也帶入薩佛那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 1452-1498在其中運籌帷幄,替佛羅倫斯化解一場大災難的過程。短片中不時穿插一些無厘頭的笑話,讓原本看似生硬的歷史場景,可以輕易地讓觀眾理解。同時討論的內容也相當生動地用淺顯易懂的對話,讓觀眾可以一起回當1494年的歷史現場,感受時代的氛圍。